邓叔群

  2019-05-01 本站 浏览量930


邓叔群(1902.12~1970.5.1),字子牧,福建福州人,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曾任沈阳农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

1915年,考入北平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1923年公费赴美留学,后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先后获得森林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先后荣获“斐陶斐”奖和选为Sigma-Xi荣誉会员。在异国他乡,深感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的耻辱,决心为振兴中华民族科学事业贡献力量。故学业完成后,就婉言谢绝了校方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28年,邓叔群回国后,进入岭南大学任教。1932年起先后应邀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中央自然历史博物馆任研究员,中华文教基金董事会任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中央研究院林业实验研究所任副所长等。1941年,辞去中央研究院林业实验研究所的职务,自愿赴西北任甘肃省水利林牧公司林业部经理,为黄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和森林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1946年,回到中央研究院,继续从事科研工作,除从事森林生态和高等真菌学的研究外,并兼任《植物学报》编委。在此期间,他创设了森林生态研究室,并恢复了真菌研究室。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邓叔群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人民政府的委托,秘密来到上海,约请他到解放区工作。他兴奋不已,不顾当时正在咳血,立即着手进行林业教育工作的准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编写出了20本一整套林科大学教材纲要——其中包括森林生态学、造林学、测林学、森林经营学、森林病理学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叔群在北京参加了第一次全国科学工作者大会后,举家来到东北,先后担任沈阳农学院教务长、副院长,东北农学院副院长。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他献身农业教育事业,为东北的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任中央委员。1951年9月,任命为松江省人民政府委员。1955年,邓叔群调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真菌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在此期间曾受中国科学院派遣访问了匈牙利;受林业部派遣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出席了第四届国际林业会议。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56年和1962年,曾两次参加了制定全国科学规划会议,负责林业及微生物学规划的部分工作。1960年,受林业部的委托主持了森林病理专业人才培训班。1963年,在广州创建中国科学院中南真菌研究室(后改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方向:

邓先生运用生态学观点研究中国早期林业史、造林与管理、洪坝森林等问题,专长于真菌学研究。


授课内容:

邓先生历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沈阳农学院教授,负责讲授植物病理学、真菌学、森林病理学等课程。


成果获奖:

载入英国《真菌学辞典》的唯一中国人。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之一